刘发科专栏|赵见鸿——乡村振兴路上的追光者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以炽热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成为照亮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重庆市潼南区花岩镇的赵见鸿,便是一位身残志坚、令人钦佩的追光者,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身个人和这片土地的动人篇章。
赵见鸿出生在一个乡村厨师之家,7岁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左眼失明。初中毕业后,他先是外出拜乡村医生学医,两年后回家改学厨师。
凭借着对烹饪的热爱和勤奋好学,再加上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赵见鸿很快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学成后,他在家乡开了一家名为红太阳饭店的乡村饭店,寓意生意红火。为降低成本、保证食材新鲜,他流转了饭店后面的土地和鱼塘,土地种蔬菜、果树,池塘养鱼,残次果蔬喂养家禽家畜,基本上能满足饭店的食材需求,再加上他出色的手艺和热忱的服务,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他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了一条小康致富路。
花岩镇是著名的水果之乡,除了最出名的梨花雪海以外,桃花、李花、樱桃花、荷花等也较有名气。四季有花赏,月月有果摘。赵见鸿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意识到,如果能为饭店客人提供优质水果采摘,不仅能丰富体验项目,还能实现多元化经营。为学习果树种植和经营的新技术、新理念,他先后参加了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果树种植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培训班。
2017年,赵见鸿和朋友合伙承包了600余亩荒山,组建了潼南区见泓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果园种植之路。他们种了400亩柑橘和150亩李子,并且用尽心思挑选了多个柑橘品种,成熟期相互错开,可分批上市,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因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下跌和产品滞销问题。
然而,柑橘进入挂果期大约需要4年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果园在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为增加效益,赵见鸿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中了解到柑橘树下套种黄精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对土壤起到覆盖作用,防止水流冲刷,减少杂草,又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利用率,实现树上树下双收益。据测算,一亩柑橘园可以套种600—800窝黄精,种苗投入约2000元,3年后每窝可收获2千克左右鲜黄精,亩收入高达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赵见鸿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在果园施用有机肥,在树下套种豆科牧草和黄精,保持土壤疏松肥沃;在病虫害防治上,优先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通过挂粘虫板、安装太阳能诱虫灯等进行绿色防控。2020年,他的果园实现初挂果,凭借上乘的品质和口感,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如今,他的果园有多个柑橘品种,例如,爱橙(爱媛38)在10月中旬上市,雅橙(大雅柑)11月下旬上市,春橙(春见)次年1月中旬上市,沃橙(沃柑)次年2月上旬上市……实现一年四季有果卖,走上小康致富路。
“当时我在电视上看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闻,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四川遂宁的磨溪、西眉等乡镇,跟我们花岩镇是挨着的,我想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机会,搭建一个乡村舞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行事一向雷厉风行的赵见鸿立即投资30多万元,在红太阳饭店旁搭建乡村大舞台,以农文旅相结合的方式,带动产业协同发展。
舞台建好后,一年365天免费向村民开放,几乎每天都有音乐爱好者带着家人、朋友、同事过来唱歌。村民、城市居民逢年过节会不远数十公里路,来这里办酒席,饭前饭后,还可以唱歌、赏花、采摘水果,购买价廉物美的鸡、鸭、鱼、腊肉等农副产品。
赵见鸿还组建了红太阳文艺队,与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文艺队联合开展演出活动,成功举办了乡村歌手比赛、音乐晚会、文艺演出等。“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也就是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现在有了乡村大舞台,我们都能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感觉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参与舞蹈表演的李大姐兴奋地说。她还表示,自从得知有大舞台活动后,村里许多人都积极报名参与,大家利用闲暇时间排练节目,不仅提升了自己,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这些年来,赵见鸿先后组织了100多位潼遂两地的乡村歌手,组成红太阳艺术团志愿者,奔走在成渝两地。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赛事100多场。其中,乡村歌手比赛近20场,乡村音乐晚会30多场,各种庆典演出近20场,到遂宁、潼南两地各乡镇义务巡回演出40多场,深受广大村民群众的喜爱。赵见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一场演出都很火爆,演完后,当地观众喊我们去吃饭,拉着我们演员的手,喊隔几天再来演出哦!说实话,我非常感动!”
乡村大舞台的火热出圈,不仅成了川渝毗邻地区乡村歌手放歌竞技的场所,也成了网红景点,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李子、柑橘成熟期间,赵见鸿向前来参与文娱活动和在饭店消费的游客赠送进园采摘优惠券,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带动周边数以万计的游客到花岩镇采摘水果、购买土货,还带动当地农文旅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
花岩乡村大舞台,已成为潼南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向心力。在这里,一个个平凡的村民登上舞台,绽放属于自身个人的光芒,共同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乐章。
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赵见鸿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年重阳节,赵见鸿夫妻都会举办“永远跟党走、尊老敬老、孝老爱亲”活动,邀请花岩镇和西眉镇100多位老人到饭店过节。他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提供帮助。他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走访,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解闷。
他为空巢老人义务理发、剪手指甲;为残疾人送餐到家;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学习辅导中心,安排专人辅导学习;还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扶持,帮他们摆脱贫困……在他的努力下,花岩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和关爱。
从青涩的返乡青年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赵见鸿在花岩镇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追逐着梦想。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用自己的爱心和担当,温暖着每一位乡亲的心。作为花岩镇商会会长、潼南区网络达人联合会理事、潼南区见泓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及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他积极带动残疾贫困户创业增收,弘扬爱老助残的传统美德。他先后获得潼南区“优秀员”、“巴渝工匠”杯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全媒体运营师三等奖、重庆市“自强模范”、重庆市十大“最美家庭”等荣誉。
赵见鸿,这位乡村振兴路上的追光者,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奋斗的意义。他身残志坚,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带领乡亲们走向致富之路。未来,相信他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 兴隆半壁山镇天气预报15天
- 下一篇: 壳牌和中石化哪个好?壳牌燃油好仍是中石化好